■ 本报首席记者 陆明 上海报道
在临港新片区的星空之境海绵公园,无人驾驶清扫车正在作业。这个占地54公顷的生态空间,地下藏着全国最大的区域级分布式能源系统。"我们每平方公里地下管廊投资达2.8亿元,是传统新城的3倍。"临港管委会规划处处长李岩指着三维城市模型介绍。与此同时,20公里外的黄浦区老城厢,工匠们正用传统工艺修复一栋石库门建筑,墙砖编号精确到毫米级。
■ 数据对比(2025年6月)
√ 五个新城建设:
- 累计完成投资:1.2万亿元
- 导入人口:87万人
- 企业落户:1.4万家
新夜上海论坛 - 轨道交通密度:0.8公里/平方公里
√ 老城厢改造:
- 保护修缮建筑:327万平方米
- 腾挪置换空间:46万平方米
- 新增公共绿地:28公顷
- 历史风貌保护区:扩大至6.8平方公里
新上海龙凤419会所 ■ 创新实践
1. 临港"未来之城"试点:
- 全国首个全域开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
- 地下物流管道系统覆盖核心区
- 建筑机器人应用率达65%
2. 老城厢"活化更新":
- 外滩源二期引入"毛细血管式"改造
上海龙凤419 - 豫园商圈实现5G+AR全景导览
- 文庙片区打造"可阅读建筑"二维码系统
■ 专家视角
同济大学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常青指出:"上海探索出的'新城做增量、老城优存量'模式,为全球超大城市提供了空间重构的中国方案。"
(全文共计3920字,含22张实地图片及9组数据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