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观察】从"1+8"到"1+10":上海大都市圈扩容背后的区域协同新逻辑

⏱ 2025-07-13 19:09 🔖 爱上海官网 📢0

■ 开篇
在苏州昆山花桥地铁站,早高峰的人流正有序通过闸机。每天有超过3.6万人次的跨城通勤者从这里搭乘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前往市区工作。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跨省地铁站"的交通节点,正是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生动注脚。

■ 规划升级(主标)
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5-2035)》,将原"1+8"城市群扩展为以上海为核心,包含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等10个城市的"1+10"新格局。规划区域面积从5.4万平方公里扩大到7.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9500万。

"这不是简单的范围扩大,而是功能重构。"上海市发改委长三角处处长周明辉指出,新版规划首次明确"核心承载区-战略协同区-功能拓展区"三级空间体系,各城市将按梯度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

■ 产业协同进行时(副标)
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 在嘉兴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来自上海的药明康德研发中心与本地企业君实生物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刚刚投入使用。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王伟透露:"这里生物医药企业80%的研发人员来自上海,我们与张江药谷形成了'前研后产'的协同模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链深度整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数据显示,园区内32%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而上海临港新片区内48%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苏锡常地区配套生产基地。这种"上海大脑+周边制造"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 民生同城化突破(副标)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 医疗: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12家三甲医院接入上海医保实时结算系统
- 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在太仓建立基础教育集团,首批6所分校今年9月开学
上海品茶论坛 - 政务:"一网通办"覆盖全部10个城市,累计上线跨省通办事项187项

家住昆山花桥,在上海静安寺上班的金融从业者张敏告诉记者:"现在看病挂号、公积金提取都不用专门跑上海了,连垃圾分类标准都逐步统一了。"

■ 交通网络重构(副标)
随着沪苏通铁路二期、沪乍杭高铁等项目的推进,上海大都市圈正构建"三个圈层"交通体系:
1. 30分钟通勤圈:市域铁路延伸至太仓、嘉善等临界区
2. 60分钟商务圈:高铁覆盖所有地级市核心区
上海龙凤419 3. 90分钟物流圈:高等级航道连接主要港口群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李峰指出:"到2027年,将实现任一两城市中心区90分钟互达,这比东京都市圈当前水平还要领先。"

■ 记者手记
从昆山的花桥国际创新港,到平湖的航天产业园,再到启东的海洋生物医药基地,行走在上海大都市圈的边界地带,能清晰感受到生产要素正在打破行政壁垒自由流动。这种区域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或许将为全球超大都市区治理提供新的范式。

(全文共计3728字,含15组数据图表及8个典型案例分析)